13日,在位于江西南昌的南昌航空大學(前湖校區),由該校團隊歷時三年多自主研發設計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機器人“昌航一號”首次試飛成功。
當日上午,記者在試飛現場看到,紅色涂裝的“昌航一號”從起飛點起飛后,依次完成目標搜索與信息回傳、運送急救藥品及物資、救援包精準拋投等任務,隨后返場安全著陸,圓滿完成本次試驗飛行任務,整個過程耗時不到十分鐘。
“昌航一號”研發團隊成員之一、南昌航空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賈杰告訴記者,“昌航一號”是一款專門針對應急救援實際需求研發的無人直升機,起飛重量為180公斤,有效載荷50公斤,飛行航時可達三個多小時?!八啾扔诠潭ㄒ盹w機,對起降場地的要求較低,相比于多軸無人機,抗風性能也更強?!?/p>
賈杰還表示,在“昌航一號”的研發過程中,有來自學校飛行器設計、發動機、信息工程、航空制造、新材料等多個專業的學生參與其中,為學校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平臺,形成了“人才共育、過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責任共擔”的產學研用人才協同培養辦學新模式。
圖為試飛中的通用型智能空中機器人“昌航一號”。劉力鑫 攝
記者了解到,“昌航一號”采用先進的氣動力學結構設計和通用型模塊化設計理念,在機體結構、動力系統、航電控制、目標智能識別等多方面大量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,提升了整機的技術含量。
特別是在模塊化設計理念方面,“昌航一號”整機分為氣動模塊、動力模塊、任務模塊、控制模塊、輔助模塊和安全評估模塊等,方便拆卸和組裝。在實際應用中,可依據不同任務類型需求,更換各模塊,從而最大化實現多功能和重復利用。
據“昌航一號”研發團隊透露,本次試飛成功后,接下來將進一步開展飛機的部件優化和性能提升等工作,爭取早日將“昌航一號”推向市場。(來源:中國新聞網)